我的老所长新近出版的《云南茶叶系统生态学》一书,从多角度、全方位地探索与研究茶叶系统生态学,涉及茶树的起源,进化,种植,加工,品质的形成,内含化学成分作用于人体等过程。读后,激发起我对茶学的一些科技和学术问题的再思考,今后将陆续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与茶友们分享,欢迎参与讨论。

  今天谈谈茶树原产地问题。茶树原产地问题,是一个重大的茶学的学术问题。内容包括两个,一是茶树起源的年代,距今多少千万年。二是原产地在何地。两个问题都是很难作出正确定论的问题。这是争议最大的一个学术问题。我们在论及被子植物的起源时,要涉及到3个问题:祖先、时间和地点。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进行过很多研究,目前已趋于一致性的结论,即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但茶树的起源地具体在云南何处,至今无法定论。作者就读于云南农业大学期间,对茶树原产地问题作过调查研究,在《云南茶叶》杂志1981年第二期发表了《云南是茶树原产地》的论文,得到当时中国茶学界三大权威之一的陈椽教授的肯定,陈椽教授来信说“可作为原产地定案之一”。

  近二十多年来,不少专家们对其进行研究,以不同的视角、眼光作出结论,很多结论论据不足,甚至仅凭一棵古茶树或其它什么物件(化石)就定案,缺乏充分的、必要的科学依据。

一、茶树起源的年代问题

  陆生植物可以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在世界上已发现有25至30万种)。距今五亿年前,陆地上最先萌生出苔藓植物.古生代后半期(四亿年前到两亿年前)蕨类植物开始繁荣,中生代 (两亿年前到六千五百年前)是恐龙和裸子植物活跃的年代。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植物细胞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DNA等)学科的研究尚未形成有效的数据,因而植物学界推定生物间的系统关系的方法基本上是依据形态学上的特征,收集的情报数据量是有限的,所以到当时为止还没有获得明确的结论。以木兰为代表的,花瓣多数,雄蕊、雌蕊多数的植物,或是象金粟兰和胡椒那样具有非常简单的花的植物究竟是否属于最原始的被子植物。对此曾有过讨论,最终植物学专家们仅达成将“木兰亚纲”类植物认定是最原始的被子植物。

  但是,最近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利用DNA技术获得了植物系统关系的详细地科学依据。各国的许多植物学家的努力研究,被子植物的系统研究获得了较大的新的成果。新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对被子植物的祖先类群进行了重新认识,对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进行了新的推测。

  吴征镒等的认为,山茶科(Theaceae)是在科内含有3个中国特有属的有6个科之一,山茶科作为五桠果亚纲(Dillenidae)的主干,是在东亚,尤其是中国南部的亚热带森林起着重要作用的成员。中国特有属的起源是多源的,许多类群是就地起源的。从发生的时间上看裸子植物的特有属发生的较早,可追溯到白垩纪或更早,而被子植物的古特有属主要发生于晚白垩纪和早第三纪,新特有属多发生在新第三纪以后(王荷生,1989)或上新世末到第四纪初(Zhou,2005)。系统学,分子证据,地质历史和化石证据都支持中国古老的特有属以及东亚北美间断的对应类群都是第三纪北半球广泛发育的温带森林区系成分的残遗,并且是在第三纪中晚期才形成的(Wen,1999, 2001)。

  而张宏达根据中国为主体的古华夏植物区的种子植物的发展,尤其是以它的有花植物区系的发展为依据,来论证中生代华夏植物区系里的有花植物是当地起源的,而不是传统上所说的从泛北极区或古热带区传播来的。并否定了有花植物第三纪或晚白垩纪起源的说法,肯定了有花植物在侏罗纪或三叠纪就已经出现,经过20多年的争论,最终证实《华夏植物区系》的论断是正确的。

  众多的生物学证据表明,山茶科(Theaceae)的起源年代至少在古新世约6500万年前。

  印度板块在大约距今6500万至5500万年前的时候开始放慢了向北漂移的脚步,这往往被众多地理学家认为是印度次大陆与古欧亚板块发生最重要的一次碰撞的时刻。2009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授艾特切森和艾利通过对大量野外数据的分析认为,在距今5500万年的时候,印度板块与古欧亚板块之间的距离不足以发生重大的碰撞事件,而只是初次接触,真正发生最终碰撞的时间或许更晚,大约发生在始新世和渐新世的之间,距今3400万年左右。有人认为茶树的起源发生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之后,是因为喜马拉雅造山阻隔了北方的寒流,茶树才得以生存,这种观点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

  下次继续讨论茶树的起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