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起,进思茅的一些超市买菜已经不再测体温和扫码了,各行各业恢复正常营业了,宅家的生活正式结束了。今年的疫情宅家,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喝茶,喝茶之余,也对多年来得到并保存的各种茶叶作一清理和品尝。

    我的保存的茶叶不多,因为,我喜欢喝新鲜茶,我也不专门特意的存茶。我保存的茶来源主要是开会(如茶叶的理事会)或茶叶活动(茶叶节等)时发的纪念茶,其次是产茶区的朋友和学生送的茶。种类有几十种,但数量不多,有的茶就几两,有的茶多到2~3公斤了不得了。作为茶人,家里最多的就是茶,除了茶还是茶,走路会绊脚的也是茶。
    而我的茶,绝大多数为新茶,陈茶极少,老茶更少。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茶有一点点,十多年前的成品茶有一点点,更多的是近十年来的新茶,有老树茶,有生态茶。
    我没有更多的老茶、陈茶,原因是我不爱喝陈茶。1982年2月大学毕业分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工作,当时喝得最多的是用中等原料做烘青茶,茶叶的色、香、味俱佳。整个八十年代都喝那种茶,口感好,有很深的印象,来到思茅工作近三十年没有喝到那种口感的茶,现在喝的茶口感都赶不上那种茶。
    普洱茶市场历来是终端市场说了算,历史上云南人喝的是源头茶,港澳台茶商喝的是下段茶,因而有“越陈越香”的说法。我也不存茶,因为存茶是否会增值?值得怀疑。我从来没看到过茶会“越陈越香”的研究论文。
    当然,源头茶、下段茶,各有特点,因人而异,喜欢就好。但,目前全国茶叶的总体行情是供远大于求,老树茶、生态茶种类繁多,茶叶滞销。存茶,以后的结局是什么?未知,也许就是一文不值。茶界认为的“ 好茶”,对于我来说可有可无,得到一片高价的某山头茶,心里不会产生愉悦感、满足感。刚得到一片某山头茶时,我可能喝上1、2泡(目的是为了认识这个茶的特性),当然新茶还是有一点香气,而存放几年后,由于就会产生陈哈味物质(如部分醛类、2-4-庚二醛等),品饮价值大大下降。不过,将茶存放于较冷的地方,还可以品质还可以保持一段时间。我在昆明有一点房子,我的部分茶(紫娟茶、烘青茶,少量山头茶)存放在昆明,发现1~2年还能喝,并且好喝。


jt100.png


      我收藏的会议上发的和别人送的各种茶,能增值?谁能回答。


jt101.png


    说远了,还是来说说我喝的茶。宅家时进行了各种茶的品尝,不同品种红茶品质的对比,不同紫砂壶白茶的冲泡,14年的熟茶(勐海和大渡岗产)对比,不同加工环节的茶的品尝。

    另外我有一个学生,茶81班的,在山东做茶生意,8年前我们到山东旅游,到他家的茶店,他送给我的两个茶,铁观音和顶级茉莉花茶,我存放于冰箱,8年了至今口感还很好。茶王茶(茉莉花茶),外形单芽肥硕,色泽银白匀整,滋味浓醇,花香上口快,花香浓郁。叶底柔软,嫩黄,完整。实乃花茶中的上品。
    冰箱存放11个月,勐海县茶叶局副局长曾铁桥送的章朗茶,香气不减,色、香、味基本与刚做出来时一样,最大的特点是回甘很好,我去年专门写一则介绍章朗茶的博客。

    2019年第四期茶艺班一位学员送了一点小景谷茶,口感也不错:条索肥壮,色泽绿褐。汤色浅黄尚亮,香气纯正,滋味醇厚生津回甘好,叶底黄绿明亮。


jt200.png


    一位茶艺师班学员曾筱越送的安吉白茶,品质很好,我还是第一次喝到这种茶。很感谢我们一些学生、学员送给我好茶。当老师就是有这个好处,全国一些城市,云南省各地州县都有学生。教师去到了,学生都会拿给一点当地的好茶品尝一下。


jt201.png


    我常年喝紫娟茶,因为降血脂效果好,我做一次紫娟茶,喝两、三年。烘干的紫娟,三年多了,家里自然存放,黑暗、相对隔绝氧气保存,紫娟茶的新鲜香味减少了一些,但口感还是不错,重要的是刺激的辣味减少了,更好喝(对不喜欢喝紫娟茶的人来说)。另外,还有银生公司的生态茶、冷水泡茶等,品质都很好。


QQ截图2020033015440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