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精制(含茶叶审评)培训部分内容
          2022,09,17  根据上课课件整理
 
 一、茶叶精制的目的
    在不同批次毛茶中,其长短、粗细、圆扁、整碎、轻重、净度、色泽枯润、含水率及内质诸因素等都有差异,经精制后,可改善茶叶品质,进一步发挥其经济价值。
   1、整理外形,分做花色
   同一种茶有不同的形态,必须经筛分,把混杂在一起的长、圆、粗、细茶分出来,做成各种花色的成品茶。
   2、分清老嫩,划分等级
   毛茶一般老嫩混杂,使品质优次不分。因此在整理外形,分做花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清老嫩,并通过老嫩来划分茶叶的等级,使成品茶优次更分明。
   3、剔出次杂,提高成品茶净度 由于采摘不合理,夹杂有茶梗、茶子、茶末、茶片、枯叶等及一些非茶杂质,使茶叶净度和品质受到影响,因此,必须经精制,去除不 合格异杂物,以提高茶叶净度。
   4、适度干燥,发展色香味 要求成品茶的含水率一般控制在6%至9.5%之间。 花茶不大于9%,红茶、绿茶不大于7.5%。
   5、合理拼配,调剂品质 经精制后形成的茶称为筛号茶,各筛号茶品质差异较大,还必须按各级成品茶标准样的要求,合理取料,进行成品拼配,调剂品质,统一规格,符合国家出口茶的标准。
二、毛茶精制原理
   1、分离
   ①、粗细分离
   毛茶中颗粒状茶,片状茶其体形大小不同的用平面圆筛机筛分的方法分离。条形茶圆径大小不同的,则用抖筛机筛分的方法分离。
   ②、长短分离
  茶叶圆径接近而长短不同的,用平面圆筛机筛分的方法分离。
   ③、轻重分离
   体形大小接近,而体重、厚薄不同的,用风选、飘筛的方法分离。
   ④、茶与梗杂分离
   一般用风选、飘筛、拣剔等方法,将茶内梗、筋、杂质等与茶叶分离。
 2、解体
   毛茶中有体形过大,茶条过长等不符合规格要求的,则用切断、轧碎、打碎、挤碎等方法加以解体,然后再进行分离,达到符合标准为止。
    3、拼配
   毛茶经过加工后,分成许多外形、内质不同的半成品花色。由于花色太多,不利于装箱交检,也不便于市场贸易销售,因此半成品中的各种花色还应按照同类型、同茶号、同质量进行拼配。
三、茶叶精制作业
  1、筛分作业
    分筛:用圆筛机初步分清茶坯的长短或大小或珠茶、红碎茶的颗粒粗细,分出头子茶,割出茶末、茶灰。第一次叫分筛,以后各次叫撩筛。
   分筛的作用主要分离出各筛号茶。灰筛是炒茶后去粉末,动作与一般分筛相同,只是圆周转动稍为慢些。
  抖筛:用抖筛机分别茶叶粗细、套出粗头,抽去较细的筋梗。有时茶叶加工要抖筛几次,分别称毛抖、净抖等。
     飘筛:通过筛风的上下振动和圆周运动的共同作用,分离在制品茶的轻重,去除筋毛。(飘筛主要是做茶人特有的手法,是用于弥补风选的不足)
 2、切断与轧碎作业:
   毛茶通过处分筛作业分离出来的长条茶、粗大形茶等,经切断与轧碎作业,切长为短,切大为小,使茶叶形体符合一定的规格标准和要求。
   由切细辊筒、切刀、传动装置组成。工作时一对滚筒作相反方向运转,下落的茶叶经辊筒带向与之相距0.5~1.5毫米的切刀而被切断。
     3、风选作业:
  一定规格标准的筛号茶,通过风力选别机的风选作用,按照各自轻重的不同分离开来。
工作时,在同一风速和风压下,不同形状、不同比重的茶叶沉降速度不同被吹动的程度也不同,据此将茶叶按轻重不同分离开来。
  4、拣掦作业:
  成品茶对净度有一定的规格标准要求,通过拣掦,去除茶叶中的梗、筋、朴等以及非茶类夹杂物,使成品净度符合一定的规格要求。拣掦作业机有阶梯式拣梗机和静电拣梗机两种。
  5、成品拼配方法
   毛茶拼配是指同批次原料的品质选配及拼和。方法有单级和多级拼配。
   ①、单级拼配
   外销眉茶、珠茶、工夫红茶多采用单级拼配。其中又包括不同季节、产区、不同品种及不同初制方法的原料拼配。 毛茶单级拼配付制,经加工后回收的产品往往有多个级别,即所谓“单级付制,多级回收”。优点是:原料外形较一致,有利于加工取料,流程较复杂的外销茶多采用。
   ②、多级拼配
   每批付制的原料由两个以上级别的毛茶拼和而成,制成的产品基本一个级别,即所谓“多级拼配,单级回收”,优点是:每批制成的产品大部分可出厂,成品拼配简单。多级拼配加工难度大,外销茶多不采用。
    ③、多级付制,多级回收
   每批付制的原料由两个以上级别的毛茶拼和而成,经加工后回收的产品往往有多个级别。
  6、干燥作业
   在毛茶加工中,因干燥的目的不同,分为复火和补火工序。
   ①、复火
   毛茶加工的复火干燥工序是根据毛茶水分含水量而定,并非必经的过程,一般是毛茶含水量高时才进行复火。根据含水量高低决定是否要进行复火,毛茶精制又分为生做,熟做以及生做熟取等方法。
   生做:如果毛茶含水量在7%以下,一般不需要复火就可以直接精制,称为生做。
   熟做:如果毛茶含水量在8.5%以上,就必须经过复火,才能付制加工,称熟做。
   生做熟取:如果毛茶含水量在7~8.5%时,一般先经分筛,其筛面头子茶经复火后才切碎付制,其筛底茶则不经复火而直接精制,称生做熟取。
    ②、补火
   毛茶经精制的筛分、拣剔、风选等工序后得出的各筛号茶,在拼配之前,为了使含水量达到标准,同时进一步发展香气和增进滋味,还要进行复烘,称为补火。
四、茶叶精制加工具体路线(图片)


五、茶叶审评
   茶叶审评是评价茶叶品质优劣(经济价值)和促进茶叶品质提高的一门技术,按国家标准执行。茶叶审评,能够科学而准确地体现茶叶原有的品质特点(优点和缺陷)。
1、茶叶审评的重要性
鉴定茶叶品质的优次,体现茶叶的经济价值;指导茶叶生产,提高茶叶品质;把好出口关,维护国家信誉;验证茶叶科学研究成果。
2、评茶人员要求
①、茶叶审评人员应获有《评茶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②、身体健康,视力 5.0 及以上,持《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上岗。
③、审评人员开始审评前更换工作服,用无气味的洗手液把双手清洗干净,并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保持洁净。
④、审评过程中不能使用化妆品,不得吸烟。
⑤、掌握茶叶标准
      各类茶叶产品标准等;茶叶审评有关标准(《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 23776-2018;《茶叶感官审评术语》(GB/T14487-2018等)
3、茶叶审评方法
  我国茶叶审评基本方法有三种:
   A、五项因子评茶法: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与国外茶叶审评方法最接近)。
   B、八项因子评茶法:条索、整碎(嫩度)、净度、色泽、汤色、香气、滋味、叶底。
   C、青茶(乌龙茶)审评:带有地方性,不适用于其它茶类。
  八项因子评茶方法(程序)      
   取样 → 干评(外形) → 湿评(内质)
   外形(四项):条索、整碎(嫩度)、净度、色泽
   内质(四项) :汤色、香气、滋味、叶底
外形审评
   A、审评取样
   符合《茶 取样》GB/T 8302-2013
 取样又称抽样或扦样,是指从一批或数批茶叶中取出具有代表性样品供审评使用。
 B、外形审评
   审评外形主要从嫩度、形状、色泽、整碎、净度等几个方面去辨别。
C、内质审评(开汤)
    评茶程序:取样 → 把盘 → 干评(外形) → 湿评(内质)
   泡茶的水温:审评所有茶叶都用沸水(100℃)起泡;
   泡茶的时间:法定2-10分钟,大多数为5分钟;
   茶水比例: 红茶与绿茶等:1:50(茶 :水);乌龙茶:1:22  
具体程序:取湿评样3克 → 现开水150毫升 → 冲泡5分钟 → 出汤(热嗅香气的纯异)→ 看汤色 → 温嗅香气浓度的类型与高低 → 尝滋味 → 冷嗅香气的持久性 → 看叶底。
 内质审评主要从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度等几个方面去辨别。
   4、评茶术语共324条,分三类:
    A、各类茶通用评茶术语
   又分: 干茶形状术语,干茶色泽术语,汤色术语,香气术语,滋味术语,叶底术语。    
  B、各茶类(专用)评茶术语
  又分:绿茶术语、黄花术语、黑茶术语、白茶术语、青茶术语、红茶术语。    
   C、副词
 表示差异程度的副词如“稍”“尚”“略”“较”“欠”“微”等
 5、对照标准样进行茶叶审评的质量判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