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是我国独有的茶种,是云南的第三个茶种,在云南共有23个县有大理茶的分布,分布的海拔范围是1600-2600米。由于大理茶适应性广,繁衍力强,在云南滇南、滇西南广大地区均有分布,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巴达野生大茶树皆属大理茶。
    大理茶是1949年前云南省仅有的三个茶种之一,上世纪初对云南15个县的调查,共采到47份茶树标本。大理茶是W.W.Smithgf 于1917年在上述47份标本中签定出的一个新种,由于该标本采自大理感通寺故被定名为T.taliensis(即大理茶的原学名),后于1925年又被Melchipr订正为C. taliensis(W.W.Smithgf)Melchipr。大理茶的典型特征是,叶片卵圆,叶尖尾状,叶面平坦,革质泛光,嫩枝、芽鳞、叶背、花萼、花瓣、花丝均无毛,惟子房有毛,花柱5裂,茶果5室,有红芽和绿芽两种,凡未知茶树的形态与之相同者皆可认为是大理茶。

QQ截图20161229091547.png

QQ截图20161229091513.png

    从大理感通寺及下关尚大人村(距下关约5公里,海拔2400米)两处的茶树分布来看,皆以大理茶占多数,且为人工栽培。栽培的云南大叶种(C.assamica)是近几十年才引入的。由此可以看出,古时的感通茶,可能是用大理茶制成的茶叶。
    大理茶在云南主要分布在哀牢山以西的澜沧江、怒江流域以及横断山脉中部的滇西南地区,海拔1051—2600米的范围内,它与普洱茶(C.assamica)、茶(C.sinensis)、滇缅茶(C.irrawadiensis )4个茶种多层次交错分布。按张宏达教授的山茶属分类系统,五柱茶系的种以厚轴茶、马关茶为“原种”,以麻栗坡、西畴为起点向西迁移,演变成大理茶、滇缅茶(生长在临沧地区凤庆县世界上最粗的直径达1.58米的野生大茶树属于该茶种)、老黑茶(C.atrothea ,镇沅千家寨的野生大茶树即属于该茶种)等。

QQ截图20161229092201.png

    大理茶在云南有着悠久的利用和栽培历史,其利用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在滇西和滇南茶区,历史上曾经有过大面积的大理茶茶园,但近几百年来,大理茶逐渐被栽培种云南大叶种(C.assamica)所替代。目前依然有以大理茶为原料的“大理通感茶”在市上销售。

QQ截图20161229075208.png

     大理茶的化学成分,作者在2005年制作的样品,经分析结果如下表。其中的咖啡碱和氨基酸含量都较低,商品价值不大。大理茶的价值,主要用于茶叶的科学研究,对茶叶科技应用方面(抗性育种,基因工程)以及茶叶学术问题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片1w3eww.jpg